5月17-18日,由中国再制造50人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主办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新策解读宣贯会在上海临港滴水湖顺利召开。围绕4月23日,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上下游领军企业展开由宏观到细节的多维解读。来自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地方政府、国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报废车回收拆解、中外整车制造、汽车技术服务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共百余人参加了此次宣贯培训活动。
活动邀请了国家相关部委领导为参会企业针对对再制造产业以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发展方向进行了战略布局并提出团结发展的期许;邀请参与“十四五”规划编写的中国宏观经济、循环经济领域专家解读了汽车产业以及再制造产业在循环经济大格局下的发展重点;并邀请《办法》的主要编写、制定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认证、技术专家探讨新策发布后,行业内部各相关企业的发展前景,为在座的参训企业布局发展方向。并增加了交流环节、实训考察等内容。
此次宣贯会邀请论坛总召集人、国家发改委原司长马荣女士做开幕致辞。马荣女士表示,十年磨一剑,此次《暂行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正在向着规范化、规模化、集聚化的方向发展。希望通过论坛这个平台,凝聚共识,为再制造产业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多维资源集聚,加快推动我国再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再制造50人论坛副总召集人,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张伟院长总结行业发展共识,发布论坛助力行业未来发展的5项行动举措。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地所研究员黄征学从国家宏观的角度详细解读了“十四五”相关内容,分享了碳达峰新格局下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考。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资环部处长罗恩华讲述了“十四五”规划下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的发展重点。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么新为各企业介绍了《暂行办法》的“前世今生”,并详细解读《办法》内容及后续实施措施与路径,针对“十四五”规划下再制造的发展趋势展开预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秘书长谢建军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分析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目前所遇到的困难,并针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的经营思路与未来发展策略展开了精华分享。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政策研究室黎宇科主任阐释了《办法》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与报废车拆解产业紧密结合的新发展思路,从报废机动车的回收拆解与再制造过程中“出售与接收”、“认证与管理”等方面的紧密结合展开解读,并介绍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的“三包”政策。
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魏敏从专业技术角度详述了再制造认证的依据、要求与重点关注点,并为再制造企业解答了如何进行认证的问题。
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中,保险公司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保险公司是旧件回收的重要来源,也是再制造件的重要销售渠道。平安壹账通创配总经理张正武表示各财产保险公司要加强与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联动,实行差异化费率,推动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在保险赔付中的应用,并推动行业的多维发展转变,对消费者与保险公司来说都是利好之举。
本次活动的初衷是将最权威,最一手的政策资讯与各企业分享,干货满满,政策解读、应用实践、规划发布局资讯清晰,重在交流,为行业各领域企业发展以及战略规划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为广大参会企业带来饱满的智慧福利。在提问交流环节中,企业分别提出整车企业如何参与再制造领域助力循环经济发展、再制造产品标识使用等问题,与专家展开深入讨论。
(图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领军企业广州市花都全球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及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企业代表针对零部件再制造发展及整车企业参与角度进行)
活动期间,50人论坛于17日晚举办了“围炉煮酒——锦持之夜”沙龙活动,为参会企业创造了更加舒适、灵活的交流平台,针对再制造企业发展的经验与风险展开了现场讨论。通过这一创造性的活动,打破圈层壁垒,提供最真实的企业发展经验分享,让与会的企业规避发展风险,坚定再制造信心。
作为宣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8日主会场部分结束后,中国再制造50人论坛组织参会企业参观了临港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发动机测试平台/再制造检测认证中心,并针对再制造领军企业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开展了实地考察。近距离了解最新的再制造技术、检测技术与产品。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高级动力,我国再制造技术和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再制造50人论坛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再制造领域重要信息交流互动平台,自成立至今,凭借行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再制造领袖级行业代表参与其中。再制造50人论坛将从多维度,多形式以及更高的格局继续助力行业发展。
此次宣贯会由中国再制造50人论坛、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主办,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绿色制造与再制造专业委员会、国家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再制造技术分委会、上海临港再制造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支持举办,中国再制造50人论坛秘书处(北京)、张家港宏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普华致诚(北京)国际咨询顾问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附:中国再制造50人论坛未来行动举措发布《共识与行动——搭建再制造政企研金合作平台,深入绿色发展核心目标》
共识与行动——搭建再制造政企研金合作平台,深入绿色发展核心目标
——中国再制造50人论坛未来行动举措发布
(5月17日,京津冀再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伟)
中国再制造50人论坛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再制造领域重要信息交流互动平台,自成立至今,凭借行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再制造领袖级行业代表参与其中。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再制造50人论坛将继续助力行业发展:
(一)发起“再制造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组,助力产品进入碳市场交易、企业碳核查”
再制造产品具有良好的节能节材降碳效果,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背景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全球范围内上没有得到权威认可的再制造产品碳足迹评价,我们在国家发改委、国家标准委指导下,将率先建立相关研究框架,成为行业的先行者和标准的制定者。(清华苏州环境院、京津冀再制造研究院共同发起)
(二)助力企业绿色融资
作为典型的绿色低碳产品,再制造完全符合国家绿色产业目录和绿色金融支持方向,我们对接10家金融投资机构,为创新型、成长型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对接服务,首期面向具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公司开展,未来还将聚焦制造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待再制造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后,发起独立的再制造产业成长基金。(清华苏州环境院、清泓环创基金共同发起)
(三)建立论坛框架下区域合作伙伴遴选机制
再制造产业已经逐渐形成产业集聚化优势,我们将联合产业发展优势的区域、城市、代表企业展开合作,并助力地方政府在“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制定具有区域化、个性化以及特色化的发展解决方案。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和产业助力机制。(再制造50人论坛北京秘书处)
(四)完善再制造企业认证体系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将第三方认证作为合规再制造企业的自证方式。认证认可是国际上通行的提高产品质量和组织管理水平,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再制造50人论坛将联合行业骨干单位加强相关工作,助力再制造产品的升级、推进产业升级。为产业发展提供标准支撑。(京津冀再制造研究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
(五)开设产业核心圈层领导力高端特训系列活动
再制造产业管理链条长,不仅是技术问题、制造问题,更是商业模式、发展策略问题。再制造50人论坛将搭建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国内外高校、金融组织等的深度交流平台。为企业家提供发展战略、技术、投融资以及领导力培养方面的高端特训(线上、线下)。帮助企业决策人准确理解全球经济、国内宏观政策、产业升级、企业数字化转型、一带一路、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等趋势。(再制造50人论坛北京秘书处)
希望通过发起5大举措,与大家一起开创再制造新的发展阶段。